长者专版 /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全市首例,“火眼金睛”识造假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4-06-17 字体:[ ]

    2024年3月8日,“两会”期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采访中透露,生态环境部联合公检法、市场监管部门,启动了一场为期四年的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弄虚作假行为。部长坚定地表示:绝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必须坚决打击,彻底铲除其滋生的土壤!

    近期,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在持续的专项行动中,在一组并不显眼的电脑数据中发现“猫腻”。在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南通成科精密压铸有限公司上传的两份废气自行监测报告:一份是去年四季度的、一份是今年一季度的,间隔4个月,却显示了完全相同的废气排放速率,这不禁让人心生疑云。

    经市生态环境局指导,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该公司的打磨抛丸工段及其废气排口在2024年2月底发生了位置变动,同时废气处理设施也进行了升级,风机风量由29200m3/h变成6100m3/h。但是,两份监测报告却显示在不同的排口位置、不同的风机风量下,废气排放速率惊人地一致。这显然不符合常理,监测报告的造假嫌疑愈发明显。

    令人震惊的是,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发现了一个关键人物——中介人周某。2024年3月,该公司计划进行环境监测,联系了周某。周某却以第三方监测单位——迪天环境技术南京股份有限公司没有时间为由,带领无关人员进入公司进行所谓的“自行监测”,并伪造了监测报告。伪造的报告,不仅使用了过时的数据,还通过电脑图像合成技术伪造了第三方监测单位的公章。

    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迅速将案件线索移交给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周某涉嫌伪造印章的行为进行了刑事立案,并正在深入调查。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对于企业自我剖析排污状况、监管部门统筹治污进展至关重要。

    在这场与造假的较量中,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通过创新的非现场执法监管方式,结合大数据技术,精准打击了弄虚作假行为。

    作为全市首个通过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发现的违法行为,为办理同类案件立标打样,同时也帮助企业提升了自身的履职意识和尽责能力。

    供 稿:陈剑文(通州局)

    审 核:季 斌李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