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东生态环境局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深入推进治污攻坚,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1-8月,如东县PM2.5浓度22.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8%,优良天数比率86.0%、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两项指标首次实现全省排名“双第一”。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今年上半年,如东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完成工业投资186.25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0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南通全市前列,实现了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相融共生。
精准治污 聚集重点“治本清源”
热电、化工、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等行业一直是如东的排污大户。为进一步减少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排放,如东生态环境局深入企业,指导拟订全过程深度治理方案,推动排污大户持续稳定减排。江苏威名石化有限公司、如东洋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如东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完成氮氧化物深度治理,全县5家危险焚烧(医废焚烧)企业按照氮氧化物排放限值100mg/m3、二氧化硫排放限值25mg/m3、颗粒物5mg/m3排放要求完成深度治理。扎实推进“无异味化工园区”创建,推动洋口化学工业园RTO处理设施占比超60%,基本实现VOCs排放大户高效处理设施全覆盖。
绿色转型 挖潜整治“提质增效”
深入开展减排挖潜行动,“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大气治理项目1164个,其中,重点VOCs治理提升项目166个,实现挥发性有机物减排817吨,氮氧化物减排78.63吨,颗粒物减排109.8吨,二氧化硫减排83.31吨,为提升空气质量奠定扎实基础。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56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以实打实的举措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深入企业指导帮扶,“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技术方案,推动园区及企业夯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整体性清洁生产审核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试点。
提升能力 执法帮扶“同向发力”
推动差异化执法监管,持续健全正面清单,对92家企业实行“远程监管”,压减现场执法检查频次。贯彻落实轻罚免罚柔性执法,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采取提醒式执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开展涉行政处罚企业合规治理试点,引入合规治理机制,指导企业进行合规整改。新建2个大气预警监测站、27套区内路边气站、4套恶臭监测站,着力构建化工园区“点、线、面”一体化废气监管体系。充分融合在线监测、用电监控等系统对企业进行非现场执法,协同推进“线上+线下”两个战场的远程监督工作模式,非现场检查占比率达到60%、案件发现率30%,切实做到“无事不扰,精准执法”。
优化服务 惠企助企“聚力赋能”
建立环保直通车服务制度,为重大项目建档立卡、组织专业服务队伍,确保优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金光二期、远东海缆、恒越安防手套、九州星际新材料等省重大项目均落实了排污总量指标。举办“我与企业面对面”活动,发放《环保惠企助企政策汇编》,公布政务服务、政策咨询等热线电话,倾听企业诉求,及时为企业答疑解惑,助力企业准确理解把握政策要求。组建“环保医生”服务队,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服务”,对26家重点企业开展上门环保“体检”,为企业检查找到“病症”、开治理处方,查出问题332个并督促整改。
“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双赢”——如东生态环境局以实践作出了强而有力的回答。下一步,如东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坚持科学精准抓治污,标本兼治抓提升,提质增效抓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赶考”之路上齐迈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履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