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审批效率,推动环评、排污许可、总量控制等制度衔接,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南通市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工作的通知》(通环办〔2024〕105号)。
工作基础
2023年9月1日印发实施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排污总量指标管理提升环评审批效能的意见(试行)》(通环办〔2023〕132号),提出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审管联动,要求有条件地区积极推进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联办”试点,协调衔接好环评审批、排污总量指标交易与排污许可证核发等重点环节,不断提高环评审批、要素供给等工作效能,保障优质项目快速落地。
一年以来,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区等地相继运用“两证联办”试点政策服务于重大项目,将排污许可证申请办理时间提前,将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办理由传统的接续申请“串联”模式变为同步办理的“并联”模式,建设单位同步获得环评批复和排污许可证,节约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审批时效。
实施范围
区域层面。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环评分类管理优化改革国家级试点,相关试点工作办法由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行研究制定。
行业层面。南通市域范围内(不含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排污单位,可在建设项目开工前自愿同步办理环评报批和排污许可证手续:
1.生产工艺相对单一、环境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且按规定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十二类建设项目(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制鞋业,印刷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加油、加气站,汽车、摩托车等修理与维护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天然气锅炉等),且对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最新版本(目前最新版本为2019年版)属于简化管理的排污单位。
2.一年内未因环评文件质量被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失信计分或通报;一年内未因排污许可证质量或执行报告质量复核被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列为重点问题;近三年无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记录。
3.拟建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颗粒物单项新增排放量均小于0.1吨/年且工业废水新增外排环境量小于2000吨/年。拟建项目建设地位于《南通市工业园区(集中区)排污管理登记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试行)》(通环办〔2024〕93号)享受正向激励政策的工业园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颗粒物单项新增排放量均小于0.5吨/年且工业废水新增外排环境量小于1万吨/年。
申请流程
①排污单位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填报申请及上传相关附件材料,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同步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
②将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上传至南通市排污许可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http://218.91.209.251:8083)“企业申请表自查”模块进行预审;
③按规定完成排污许可申请前信息公开;
④待环评审批部门完成环评报告技术审查后,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补充上传环评报批稿、环评评估意见等相关附件材料;
⑤排污许可业务办理提交受理。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应与环评报告的相关内容保持一致,排污单位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负责。
惠企政策
对实施“两证审批合一”的建设项目免于获得相应排污总量指标(总量指标预报单、排污权交易双免),生态环境部门在排污许可证业务受理时做好台账记录,按年度通过“江苏省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和交易管理系统”进行排污总量指标集中出库管理。
工作要求
建设单位。在报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时,可以自愿同步向建设项目所在地驻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申请办理排污许可证业务。
环评编制单位。在编制拟建项目环评报告时,应充分衔接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等管理要求,明确主要排放口、一般排放口及无组织排放源的现有排放量、新增排放量、全厂排放量。
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与环评审批部门的协调联动,确保排污许可证业务与环评审批同步办结。
应强化排污许可证后管理,在建设项目投产前组织开展现场核查,检查核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情况、“三同时”制度落实等情况。对于涉及变动的建设项目,按照《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涉变动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衔接的通知》(苏环办〔2021〕122号)相关要求执行。
供 稿:环评处
审 核:徐顾丹 李 婷
发 布:张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