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南通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怎么干?这次大会说透了

来源: 南通生态环境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3-15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10323090334.png

3月15日,2021年度南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视频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三五”及2020年生态环境工作,分析“十四五”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

会议由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国林主持。会上通报了2020年度南通市生态环境系统综合绩效考核结果,相关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上台接受表彰;海安局、如东局、崇川局作交流发言。

会上,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炜回顾总结了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拼搏奋斗、实干创新,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三个“十三五”最优:

一是环境空气质量方面

优良天数比率87.7%、连续三年全省第一,PM2.5浓度34微克/立方米,省内首批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省攻坚办发来贺信。

二是水环境质量方面

31个省考以上断面优III比例93.5%、同比提升19.3个百分点,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V类,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成绩。

三是群众获得感方面

省级以上环境越级信访在2019年同比下降40%的基础上,2020年再次下降55%,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提升至92%、居全省前列。

南通市在GDP突破万亿元、增幅达4.7%、省级重大项目开工数全省第一的情况下,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及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市局被评为2020年市级机关综合考核优秀单位、改革发展创新创优一等奖。

总结成绩令人鼓舞!在新的起点上,意味着各方对未来生态环境工作的期许更高。随着区域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污染减排空间必将进一步收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且“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新目标、新要求、新标准接踵而至,新老问题交织叠加,答卷在不断升级。

国际经验表明,根本解决污染问题,70%靠产业结构调整,30%通过末端治理。而要实现碳中和,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要达到9∶1左右。

南通市能源结构方面,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88%,相较碳中和要求的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1:9的比例相距甚远;煤炭消费主要集中于主城区,市区发电量占全市的66%,对大气国控站点影响大。产业结构方面,化工、纺织印染行业COD、氨氮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60%。运输结构方面,目前公路运量占比59%,水运量占比40.5%,铁路运量占比0.5%,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亟需加快推进。总体来看,南通市单位国土面积污染排放强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环境容量“超载”、生态成本“透支”的局面尚未彻底扭转。这就要求在治理方式上从原来以末端治理为主向末端治理和源头治理并重转变,而且更加注重源头治理。

程炜指出,结合省生态环境厅将2021年确定为“源头治理年”的工作要求,必须在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变”:由倒逼发展向倒逼发展与激励发展并重转变;由攻坚作战向攻坚作战与治本作战并重转变;由指导监督向指导监督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并重转变。并对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目标和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

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目标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7%,PM2.5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削减4.7%以上;地表水国考、省考、市考断面优Ⅲ比例分别达87.5%、87.3%和84.6%,全面消除劣V类;近岸海域水质面积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省下达目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氮氧化物及VOCs排放量同比削减8%和10%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排放总量达到省下达的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

2021年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启动碳排放达峰行动

一要聚焦谋篇布局。构建“1+4+10+N”方案体系,“1”指编制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4”指推动发改、工信、交通、住建4个部门编制专项达峰方案;“10”指10个县(市)区分别制定县级达峰方案;“N”指电力、化工、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分别制定达峰方案。

二要聚焦结构调控。坚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会同相关部门加大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力度。

三要聚焦制度保障。推动建立市碳达峰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相关部门和行业开展达峰行动,推动各地将达峰目标及具体行动融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碳达峰”部门及市县会商机制,及时掌握职能部门“碳达峰”工作进展。

(二)全面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一是紧盯VOCs治理。推广低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原辅材料或产品替代。推动工业园区(集中区)排查整治,推进家具、浸胶手套、船舶等行业集群废气治理。完成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低氮改造、超低排放改造。

二要紧盯扬尘污染管控。加强施工工地监管,全面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推行“八达标两承诺一公开”制度。全市平均降尘量不超过3.1吨/月·平方千米。

三是紧盯移动源污染防治。出台财政补助政策,鼓励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提前淘汰,在市区划定禁行区域。推进国五柴油车OBD远程在线监控设备安装联网。会同公安部门开展柴油车路检路查。

四是紧盯生活源管控。完善烟花爆竹禁限放规定,扩大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区域,在规定区域内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开展餐饮企业专项整治或“回头看”。切实加强秸秆禁烧,严控严查严惩“第一把火”。

(三)全面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一要重点关注不达标断面整治。大力开展骨干河道“消劣奔Ⅲ”行动,紧盯“十三五”不能稳定达标和“十四五”新设置断面,开展问题排查和干支流监测溯源,对水质恶化的实行限期整改。

二要高度关注农村水环境治理。实施南通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方案,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排查、大整改,完成推进100个示范村10万分散农户污水治理任务。

三要持续关注海洋环境保护。深入推进“湾(滩)长制”,进一步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快形成“一滩一策”治理方案,结合“美丽海湾”建设推进实施。完成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年内完成不低于50%的整治任务。

(四)全面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一要抓实土壤日常管理。以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审计为契机,全面梳理“土十条”、《土壤法》等重大政策部门贯彻落实情况,推动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二要抓实土壤修复利用。启动实施一批土壤污染调查、风险管控、治理修复项目,逐步减少污染土壤存量。

三要抓实危废过程管理。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6月底前将全市所有产废和利用处置单位纳入新系统管理,扎实抓好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管控。

(五)全面提升生态环保水平

一要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紧扣“强富美高”新南通美好蓝图,抓紧编制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水、海洋、大气、土壤、畜禽养殖、监测监控、环境基础设施等7个专项规划。

二要切实强化长江保护修复。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快编制《南通长江生态修复示范区规划》,放大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成果。有序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分类整治。

三要扎实推进生态示范建设。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对标找差、逐条攻坚,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1个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70%涉农镇建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

(六)全面提高执法监管效能

一要加强执法标准化建设。全市统一执法着装,配齐废气遥感监测、红外成像仪、VOCs泄露检测仪等执法取证装备。按照“统一标准、优化流程、信息管理、过程控制”的思路,研究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取证范围、执法流程等执法规范化模板。

二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统筹实施水、气、固废、生态、监测监控、重点领域联合执法等六大专项行动。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深化司法联动、行刑衔接;加大科技手段应用,强化基层环保管理。

三要强化突出问题化解。全面做好上级生态环保督察迎查准备,梳理巩固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交办等问题整改成果。健全环境信访工作机制,确保实现省级以上越级信访和市级信访总量“双下降”。

(七)全面助推经济绿色发展

一要调优产业空间布局。强化规划环评、区域评估、“三线一单”等政策执行力和引导力,科学确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方向。

二要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出台《南通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指导意见》。配合做好化工产业环保整治提升,确保按期完成化工企业关闭退出任务。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实施全市区域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

三要优化服务发展举措。策划年度厅市会商会,积极争取省厅在环境容量、环评审批等方面支持。完善“企业接待日”制度,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活动,有效解决基层政策预期不清、环保意识不强、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

(八)全面夯实环保治理能力

一要加强制度改革创新。印发实施《南通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方案》,确保八大类34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要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会同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年内新增危废处置许可能力9万吨/年。建成4~5家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试点,拓宽小微企业危废处置去向。

三要提升监测监控水平。加快构建以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为技术龙头、县级站各具特色的全市监测网络,全面建成市县互通、共享融合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大数据平台,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九)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要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市县两级建立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委员会,制定局领导班子、处室(单位)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分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制度。

二要抓实督导巡察整改。深入推进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力求实效,为圆满完成“三年大灶”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要全面防范环境风险。围绕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职责,深入排查环境风险隐患,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有效防范安全风险。

(十)全面塑优环保铁军形象

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二要持续强化正风肃纪。持续开展“四风”纠治,深入落实基层减负举措。突出问题导向和群众满意导向,加大调研力度,认真做好各类问题整改和化解。

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环保铁军培养和锻造,用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制定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年度考核综合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