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揭秘环境监测背后的特殊战队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3-17 字体:[ ]

在守护碧水蓝天工作中,市监测站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悄然活跃于监测一线:他们凭借敏锐的嗅觉辨别空气中看不见的污染物,他们的工作却鲜少被公众所知——这群被称为“闻臭师”的环境监测嗅辨员,正用“人工嗅觉”,打响一场 “隐形”的污染防治攻防战。

为何需要“人工嗅觉”?

近年来,俗称的“异味”污染已成为公众投诉最集中的环境问题之一,尽管监测技术日新月异,但对于氨、硫化氢、甲硫醚等复合型“异味”气体,往往难以全面捕捉。企业废气检测报告显示各项指标监测达标,但周边居民能感受厂界周边“异味”;这种“达标扰民”的矛盾,正是市监测站“闻臭师”存在的意义——通过人类嗅觉的灵敏性,弥补相关设备的局限性。

百里挑一的“金鼻子”

这项工作说起来可能很简单,不就是闻味吗?然后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嗅辨员,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闻臭师”,需闯过多重关卡,年龄限制在18至45岁之间,不吸烟、无鼻腔疾病是基础门槛;更严苛的是嗅觉测试——定期通过正丁醇等标准臭液的辨识考验,需在实验室环境中反复嗅辨,确保嗅觉灵敏度始终处于“警戒线”之上。

未来AI能否替代人类“金鼻子”?

随着科技手段的逐步介入,AI技术不断创新,未来市监测站将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创新试点,通过传感器等模拟人类嗅觉,结合云计算与AI算法,分析历史数据与环境条件,构建异味溯源模型,形成未来的“电子鼻”,在与“异味”的较量中,织就一张科技防护网,守护公众生活的每一寸清新空气。

供 稿:高 健(市监测站)

审 核:张 洪 李 婷

发 布:施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