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累计次数: 字体:[ ]

建议/提案提出者:

朱继兵

建议/提案号:

920

标题:

关于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坚决向污染宣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和“三河三行业”整治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状况稳步改善,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但洁净的空气、良好的水质和优良的生态,仍然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环境治理“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绿色发展的不匹配。公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日益提高,但对于法律规定禁止的环境友好行为,还不能切实履行,不能付诸实际行动。工地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扰民、环保“邻避”、黑臭水体、违搭违建等问题长期累积,面广量大,短期内还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

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崇川区是老城区,大部分基础设施建成较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污水管网建设,尤其是支管网建设,相对全区区域面积还显不足,管网覆盖面窄,污水收集率低,尤其是一些农村社区生活污水未能得到有效收集,部分地段雨污分流改造不彻底,造成河道沿线周边仍存在生活污水直接入河或截污管溢流的现象,对河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建设仍需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赋予了相关行业职能部门的环境监管职责,但仍有部分职能部门片面认为环境问题就应由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未较好地落实职责范围内的监督管理职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还未形成共识。

四是基层环保力量薄弱。区、街、社区三级环保管理网络建设进度缓慢,街道无专职环保机构,无专职工作人员,社区也无相应的环保管理人员,仅依靠属地生态环境部门个位数的执法人员,造成环境监管存在盲区和漏洞。

水清天蓝地净,是每个南通市民共同的心愿,为让绿色生态成为南通发展的新常态,建议如下:

一是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一要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宣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抓环境保护就是优化发展环境的思想认识,严格执行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在职责范围内履好职、尽好责,切实做好职能范围内的监督管理工作。二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落实企业经营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增强绿色意识、减污意识和环保守法意识,让企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三要加强对广大市民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调动群众关心、理解、支持和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进一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注重规划引领。大力推进“多规合一”,促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确保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空间配置科学、有效发挥作用。时序安排协调一致。围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完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拓宽金融支持渠道,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低息中长期信贷支持,通过市场化运作,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体系。2015年1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露天烧烤污染、城市焚烧沥青塑料垃圾等烟尘和恶臭污染、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烟尘污染、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等的行政处罚权纳入综合执法,建议加快综合执法改革落地,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进一步解决城市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建设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呼吁党委政府关心基层特别是街道、社区环保人员配备,同时根据省、市环保垂直改革的方案,融合推进街道设置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为国家赋予乡镇(街道)生态环境执法权做好先期准备。

承办单位:

主办: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19-11-26

答复内容:

朱继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奋力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一)生态环保大格局有效构建。成立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采用“1+3+7”模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出台污染防治攻坚考核办法,建立“月点评、季考核、年述职”机制,每季度通报县(市、区)、镇、村三级考核排名,压紧压实基层组织治污责任,打通污染防治攻坚“最后一公里”。印发《南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明确法院、检察院及51个部门环境保护责任,初步建立“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在全市584家重点排污单位设立环保总监,市本级组织5期环保总监培训,实现全覆盖,推进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再造。

(二)水气土三大战役取得成效。市主要领导率党政代表团专程到浙江学习“五水共治”经验,统一各地各部门思想认识。出台《南通市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围绕两大战场、四大领域,全面强化八大治理攻坚,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治企、管车、控煤、降尘、禁烧、联防”12字方针,深入推进燃煤锅炉整治、VOC治理、黄标车淘汰、扬尘污染防治、秸秆禁烧等工作,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省内领先。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完成农用地详查样品的采样、分析,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开展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和修复治理工作,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三)环保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制定《南通市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计划(2018~2020年)》,以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等为重点,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努力提升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率,市区污水管网长度达1323公里,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展污水管网“十个必接”专项督查,排查78个镇区、4873家单位。针对发现问题,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8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和360公里污水管网的建设任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万吨/天。按照“减量优先、鼓励分类、城乡统筹、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60%,在海安白甸镇等6个乡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点。着力抓好危废处置设施建设,危废处能从2015年末的1.83万吨/年提升到22.9万吨/年。

(四)基层环保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实施环保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整合水、大气、噪声、土壤、固废、核与辐射、自然生态保护等执法职能,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全市设置34个区域生态环境执法局,执法力量下沉至乡镇(街道)。积极构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无缝衔接、责任到人”的基层环保网格监管体系,落实工作经费,保障网格正常运行。全市105个三级网格(镇、街道)中,93个已设立环保网格办,配备网格员659人。印发《关于把生态环境监管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将基层常见环境问题归纳为6大类24种,明确网格员环境监管职责和工作流程,有效推动矛盾在基层化解。1~10月,全市省级以上越级信访总量、市级受理信访总量分别同比下降38.6%、44.6%。

(五)环保执法监管与宣教水平不断提升。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双随机”监管,实现突击检查、交叉执法、专项执法、联合执法四个“常态化”,着力化解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环境教育馆,接待观众4万余人次,形成以环境教育馆为龙头,54个环境科普教育基地为单元的环境宣传教育阵地。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办好“公众看生态”“圆桌对话会”等活动,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实行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开拓新媒体宣传渠道,办好“双微一网”,加强与“江海明珠网”“濠滨论坛”合作。

二、存在问题与下一步打算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污染防治攻坚尚存薄弱环节,环境基础设施仍需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尚有待健全,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有待提升。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按照《南通市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围绕农村和城镇两大战场,聚焦工业、农业、服务业、生活四个领域,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八大攻坚。实施以中心城区45平方公里为重点的水质提升,力争濠河及周边主要河道达到Ⅲ类水标准。建立黑臭水体整治长效机制,向社会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2020年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项结构调整,实施秋冬季攻坚等四大攻坚。深入开展主城区热点网格大气微环境集中治理,持续推进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重点工业污染源、机动车、油品监管和船舶污染治理等六大专项行动。加强工地扬尘源头治理,市区工地须设置硬质围挡,采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推行全密闭智能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对不密闭运输的依法予以罚款或暂扣,并对车辆所属企业进行扣分,达到一定分值的暂停办理建筑垃圾排放许可。严格执行《建立市区餐饮服务项目证照审批监管协作联动机制的工作意见》,紧盯露天烧烤流动摊点等餐饮油烟污染集中区域,强化专项整治执法力度,确保违章行为不回潮、不反弹。围绕土壤和固废两大领域,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启动市区遗留化工地块的调查和修复工作,深化化工园区及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开展危废“消库存控风险”专项行动。

(二)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推进市区排水规划、再生水规划等编制实施工作,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实体化运作水务公司,实现“建、管、用”一体化管理。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重点推进老城区、老镇区污水管网到楼入户,加快雨污分流改造,确保“十个必接”有管可接。全面实施高质量管道养护,通过截直排、堵倒灌、治渗水、改混接、减溢流,对雨污管网全面修复。全面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作。健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加快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建设,确保年内新增6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财政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南通市区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PPP项目,提高公共产品管理效率。制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建设专项规划,优化全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结构与布局,加快推进海门危废焚烧等固废处置利用项目,全面提升危废本地处置率,提升现有设施运行效率,最大限度释放产能。

(三)切实完善环境监管体制机制。一是强化队伍建设。主动对接属地党委政府,通过区、镇、村整体联动,推动环境监管和社会治理网格深度融合,实现三级网格(镇级环保办)实体化运行,有效破解环境监管人少事多困境,实现“小事易事不上交、大事难事有渠道”,不断提高基层网格化环境监管水平。采取公开招聘等方式,选优配强基层网格员队伍,加快推进环保网格办办公电脑和巡查车辆等设施配备,在巡查车辆上安装GPS定位器,确保巡查全过程留痕、记录全方位可回溯。二是强化制度保障。梳理细化各类环境违法事件类型,纳入网格长(员)日常巡查事项清单,便于网格长(员)对环保事件分门别类,精准、规范上报事件。制定环境保护巡查、环境信访工作等相关制度,出台环境监管网格化绩效考核办法,为乡镇网格员履职提供制度依据和政策激励。

(四)不断提升全社会环保认识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推进大整治、构建大体制、完善大机制。修订《南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推动各地各部门切实扛起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使命担当。将扬尘治理、餐饮油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违搭违建治理等纳入区、街长效管理考核,建立日常巡查、移交督办、长效考核等监督机制。强化企业绿色发展意识,组织编印企业环保工作手册,发布环境违法典型案件。持续深入开展“亮剑行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继续实施《全民环境教育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全民环保科普教育网络。加强与江海明珠网、南通发布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开设环保新闻、政策法规、环保科普等栏目,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知晓度。继续办好“曝光台”“回音壁”“致歉栏”等栏目,促进公众舆论监督更为系统化、制度化。

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生态环保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2019年11月26日

联系人姓名:卜小鹏

联系电话:59002819

抄 送:市人大人事代表委,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