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夯实乡村振兴底蕴的建议
累计次数: 字体:[ ]

建议/提案提出者:

马卫锋

建议/提案号:

835

标题:

关于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夯实乡村振兴底蕴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近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垃圾、污水逐步得到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优化,生活水平和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但是,调研发现,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素养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高,在意识形态和行为表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与乡村振兴的底蕴不相匹配。

一是生态知识认知普遍不足。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于生态的理解比较片面,基本上还是秉持着“统治自然、改造自然”的人治观念,对于生态环境的价值认识不深,将生存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对立起来,缺乏生态意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出现了基础设施到位,而文明素养还不能同步提高的现象。

二是自律意识不强。对待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基本出发点还是以个人利益为主,缺少内在情感。如,农村居民对某些有偿回收项目的回应比较积极,但是在无偿的情况下,村民的反应则比较冷淡,主动作为的意识较为淡薄。有些村民会为了图方便或者为了自己家里干净,将垃圾或者柴草堆放在公共绿地或者道路边,虽清洁美化了小家,但影响了大家。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提升生态文明素养。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倡导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培育起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环境新闻宣传和环境教育,让公众认识到自己的环境权利和公共事务参与权利,使建设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要在中小学校开设生态环境教育课程,从小培养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此外,开展村一级具有较高生态文明素养的典型评选,用榜样的力量来鼓励先进、带动后进。

二、注重法制和实效,强化生态伦理素养。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协商制度,让农村居民真正参与进来,制定环境保护专项村规民约,从而规范村民生态文明行为;在政府层面也需要树立生态政绩观,要按照“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原则,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规范体系。此外,通过民生工程,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项目,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以实际成效赢得群众广泛认可和主动配合,逐步改变尚留存与农村居民中的不卫生、不文明、不科学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伦理素养。

三、激发主人翁精神,培育生态行为素养。通过调研发现,现在村民民主和平等的意识、参与管理的意识及法治意识都在增强。有部分公众并不是不关心、不愿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而是他们在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时,不知道参与的途径。对此,要畅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并加强宣传,以保证公众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决策参与权和监督权。如,探索推进环境公益诉讼,以具体实在的案例激发农村居民保护环境的行为意识,同时将公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权益需求,纳入规范有序的管理之中。

承办单位:

主办: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协办:

农业农村局

答复日期:

2019-10-29

答复内容:

尊敬的马卫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夯实乡村振兴底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关心。近年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增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努力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素养。

一、已有工作进展

(一)宣传教育方面

一是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扩大影响力。媒体是生态文明宣传的主阵地,每年,我局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发播稿件500篇以上。同时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网络等各种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通俗易懂地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积极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维护环境,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二是多措并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结合各类生态活动日,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环境实践体验活动,让居民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我局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进行广泛宣传,将“六五环境日”与“走帮服”相结合,在开发区竹行街道星怡社区开展了“环保在我身边”主题讲座,组织群众参观环保科普知识展板,为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增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居民环保行为的养成。三是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南通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和《南通市中小学科学活动课程》已编印出版,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入全市各中小学教学计划,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达100%。

(二)法制机制方面

一是开展民生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南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通办发〔2018〕67号)的部署安排,“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正大力实施中,农村人居环境得到阶段性的明显改善。二是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村民议事会等组织作用,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三是建立生态文明典型评选机制。组织开展选树美丽庭院、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村民保护农村人居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进一步唤醒广大村民主人翁意识。四是建立环保舆论监督机制。通过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举报投诉热线等渠道,曝光村庄环境卫生死角、脏乱差反弹及不文明现象,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2018年南通环保公益联合会组织招募了52位“环境守护者”,遍布镇村,将他们观察、记录的当地环境状况、环境违法情况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上传,各地环保部门第一时间处理、回应,迅速有效地促进了身边环境问题的解决。

(三)主人翁精神方面

一是结合秸秆禁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法制意识。根据农时特点,每年夏秋两季秸秆禁烧期间,采取符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形式,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横幅、有线电视、宣传车等多种载体开展宣传,张贴、发放《致全市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制作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动画在电视台播放,媒体曝光焚烧秸秆的违法行为,让农民知道焚烧秸秆的危害性,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送到农民身边、农户家中,使环保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规范广大农民的行为。二是结合正反案例提高农民群众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在农闲时期,组织农民参观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既借鉴先进的生态模式,又吸取惨痛的经验教训,让农民有切身的体会,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地保护环境,自觉形成环保意识。三是圆桌对话激发主人翁意识,培育生态行为素养。通过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的创建鼓励居民积极参加环境事务,目前我市已在43个省级绿色社区中建立圆桌会对话机制,在环保部门和街办、居委会的组织协调下,针对油烟扰民、移动基站辐射、铝合金噪音等污染矛盾协调责任方、利益方的关系,培养居民参与环保事务的能力,让居民从不参与、不理解到主动关注环保、进而支持环保,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局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相关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相关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依托主流媒体宣传环保科普知识、环保法律法规,定期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促进环境问题有效解决;同时继续利用新媒体扩大环保宣传力度,扩大南通环保微信公众号“南通生态环境”的影响力,与江海明珠网、南通发布、濠滨论坛等新媒体合作,开设环保新闻、政策法规、环保科普、环保执法等栏目,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知晓度。

二是继续开展“公众看生态”活动,邀请更多公众参观环保科普基地、垃圾发电厂、生态村镇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态南通建设的成效,感受“污染容易治理难”及“保护环境,重在参与、贵在行动”的深刻哲理。

三是在已编印出版《南通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和《南通市中小学科学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将继续开发实施环境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指导农村中小学校结合本地区的环境状况,通过开展环境调查、基地实践、环保体验、环境科技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研究身边的环境问题,提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环境教育专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

四是以案说法,进一步推动广大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前期我局已结合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污染事件,摄制了警示教育片《捍卫生态红线》。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农村一线组织巡回播放活动,将查处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之于众,积极推动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强环境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从而更加珍惜环境、珍爱家园。

五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通过问题导向、项目扶持、财政补贴等措施,建立基层政府主导的行动落实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明确村民主体地位。

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生态环保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