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动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累计次数: 字体:[ ]

建议/提案提出者:

彭励

建议/提案号:

566

标题:

关于加快推动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党的十九大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红线是生命线,守住红线,才能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近年来,我市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一批严重污染企业陆续关停,腾出修复岸线5.5公里,狼山国家森林公园获批成为南通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少有的地处城市中心附近的国家森林公园。《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点赞和推介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验,一幅“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生态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五山及沿江地区作为城市“景观核”及“会客厅”已初步呈现在南通市民面前。但总体来说,目前仍存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果还比较脆弱,城市功能品质和市民需求还有差距等问题。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南通生态旅游经济圈。旅游是当前最具连接性、流动性、辐射性的朝阳产业,利用生态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是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议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南通生态旅游经济圈建设,注重市区联合、区域联合、资源整合,科学定位南通市区的旅游功能,使独具江景特色的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散发文化魅力的环濠河博物馆群、展现老城魅力的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等生态旅游地标和品牌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进一步贯通从“江边城外”到“老城内河”的南通生态旅游圈。建议对南通旅游品牌和形象进行整体包装、整体设计,推出周边文创产品,促进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是打牢工作基础,补齐南通交通短板。推进南通绿色发展,要把解决交通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目前我市城际交通已经比较便捷,但是对照全域旅游发展需要,还需要加快交通项目推进力度。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要加快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尽快补齐短板。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骑行旅游、自驾旅游线路产品,着力打造精品景区景点。

三是加强主题宣传,增强全民生态意识。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要注重做好人的思想理念这篇文章。要加强生态文明主题宣传,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让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要引入策划一批市民认可、满足需求、质量较高的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和项目,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手段,通过主题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的情感认同,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承办单位:

主办:

协办:

答复日期:

2020-06-16

答复内容:

彭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生态文明工作的重视和关心。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努力。在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上,我市积极探索符合南通实际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在南通旅游经济圈建设上,有效资源整合、交通项目推进、生态文明宣传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力求突破。

一、升华旅游产业,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1.注重文旅融合,着力提升文化内涵。在打造本地旅游品牌的同时,注重文化历史内涵的挖掘与提炼,实现南通人文资源与旅游业态的深度融合,让旅游有文化的支撑而更富灵魂,让文化通过旅游的载体焕发新的活力。例如,在“夜游濠河”已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濠河文化历史内涵,组织创作一批讴歌新时代、赞叹濠河美景的系列优秀音乐作品,让中外宾客游河的同时,能够获得美景、美声、美姿的全方位享受,增添情趣、提升品位。

2.注重资源整合,统筹规划特色产品。针对南通旅游资源零散分布的局面,根据自然地理、地域文化的特点,规划编排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等特色线路组合,如以五山、濠河、博物馆群、唐闸古镇为主体,开发近代第一城文化体验游;以濠河、运河、长江为主体,开发生态休闲游;以水绘园、金岛生态园、药植园等为主体,开发长寿探秘游;以小洋口海上迪斯科、温泉SPA、蛎岈山、圆陀角、黄金海滩等为主体,开发南黄海风情游等。

我们将重点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永续发展的决策部署,参与开展沿江发展规划和2035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启动新一轮“长江生态保护”行动,对港口、码头、堆场等企业实施搬迁和清理,逐步退出生产岸线,恢复生态岸线和生活岸线。以老洪港水源保护地、五山地区、西部滨江、五水地区、开沙岛—长青沙岛等为核心片区,实施沿江地区保护性开发,建设沿江生态休闲旅游带。其中,老洪港地区规划为湿地主题的郊野公园,结合周边的世外桃源休闲农庄、名田仙境生态园等现有旅游资源,整体规划建设,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山片区以现有旅游度假区、五山、植物园等为核心,打造国家级森林公园。西部滨江规划建设以邮轮母港为核心的生态休闲片区。五水地区以任港湾、南通港、五龙汇为核心,打造城市副中心,进行生态修复和城市更新,恢复沿江的老镇街区、港口历史记忆,打造缤纷五水汇、时尚不夜城。开沙岛—长青沙岛规划利用现有自然生态资源,进一步整体规划和保护性开发,落户以生态景观为核心的文旅或体育休闲项目,建成特色生态旅游岛。

3.扩大对外宣传,不断提升品牌形象。除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统媒体,还通过公交车、出租车、高铁等载体,进一步拓展各类融媒体平台,全方位、全角度地宣传南通旅游,全力打造南通旅游品牌新形象,不断扩大南通旅游的市场影响力。继续组织广电媒体从宣传报道、深度调查、系列短评、直播访谈、系列活动、新媒体融合等方面,全方位报道好我市加快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及成效,不断提高群众的情感认同,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4.开展城市联动,加速推进区域合作。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交通优势的凸显,南通的旅游发展迫切需要“走出去”,与上海、苏南等周边乃至长三角城市开展友好交流、互通互联,开通专线游、修学游、体验游等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大旅游发展新格局。同时,进一步发挥江苏旅游新干线、沿海旅游城市联合体、华东旅游联盟等市场化、专业化旅游组织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展南通旅游的市场份额。

二、推进基础建设,畅通旅游交通梗阻

1.关于统筹推进南通生态旅游经济圈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市攻坚克难,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全面突破;建管并举,
港口和船舶水污染防治能力显著提升。一是积极推进沿江非法码
头专项整治,共取缔53家非法码头,生态复绿面积119万㎡,退出岸线4.6公里,并实施长效管理,有效保护长江生态;二是推广岸电设施建设及利用,减少船舶停靠期间的大气污染排放;三是实现沿江危化品码头油气回收装置改造全覆盖,减少危化品码头油气污染排放;四是推进沿江港口码头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率先实现沿江港口码头粉尘监测全覆盖;五是全力推进两处长江干线水上洗舱站建设,确保今年上半年投入运行,实现船舶洗舱水规范收集、规范处置;六是交通部门与生态环境、住建、城管等部门协作,规范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并推行电子联单监管。2020年,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围绕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正在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

2.关于补齐交通短板方面。一是增加供给。围绕增加过江通道数量,织密高速公路网,完善集疏运体系,吸引外市游客来通。南通8个过江通道已列入规划,沪通大桥今年将建成通车,张皋过江通道、苏通第二过江通道、海太过江通道等已相继开工建设;G40平潮至广陵段扩容改造将于上半年开工建设,绕城高速、通洋高速二期有望年内开工。二是畅通“微神经”。解决农村地区出行和城市人到乡村生活旅行不便的问题。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网一平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建设,以智慧农路建设推动农村地区公众出行精准化,实现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一张图,精准导航到村组,出行服务一键按。三是打造精品游玩路线。在“四好农路”的基础上,打造“脉动江海”主品牌,引领下辖六县区开展品牌创建。交通部门与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开展房屋立面美化、村庄环境提升工作,到2020年底,形成市域农村公路精品环线300公里。四是发展农村旅游直通车。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全力推进全域公交发展。试点对部分偏远的建制村公共场所开通预约客车,安装“村村通”一键叫车装备,推动定制客运、网络约车、共享出行等新型客运服务模式向农村领域覆盖。鼓励各地结合乡村旅游区(点)规划布局,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直通车。

3.关于增强交通行业绿色发展意识方面。在市民通勤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在工程建设上,注重节能环保,严格按照环评批复要求,通过工厂化、装配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有力举措,减少施工扬尘、噪声污染、污水排放,不断强化建筑方绿色施工意识。

三、强化宣传教育,浓厚全员参与氛围

1.强化发声扩大宣传影响力。一是加强与传统媒体合作。继续与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合作,在各级各类报刊、电视台刊发公益广告,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绿色生活意识。针对涉及民生问题、热点话题组织媒体集中采访,统一发布口径,第一时间发声,不断放大主流媒体的声音,传播生态建设正能量。二是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着力打造有一定思想内涵,融新闻价值、实践价值和欣赏价值于一体的高质量作品;坚持每日更新南通生态环境“双微”,科普环保知识、绿色低碳生活常识等;在南通发布、江海明珠网、掌上南通、濠滨论坛等新媒体刊发环保稿件,不断提升影响力。

2.多措并举深化环保新理念。目前,我市已形成以南通环境教育馆为龙头、42家环保科普基地为布点的环保科普阵地网络,涵盖中小学校、企业、公园、社区等区域,涉及污染物治理、物种多样性、生活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我们将继续以教育馆为主阵地,推出定制化教育专题,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环境教育平台打造南通环境教育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重要阵地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扩大活动效应和辐射范围。探索开设中小学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将环保知识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必修内容;持续推进全民生态文明教育,积极配合省《江苏省生态文明公约》公民行为调查和公约推广工作,联合社会力量,推动公众广泛参与。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让宣传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3.融合发力提升公众参与度。我们将结合“6.5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全国海洋宣传日等积极策划主题活动,联合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开展南通广播电台“云访谈”、“同饮一江水共筑绿篱笆”环境守护者、有奖知识竞答、随手拍征集、同唱一首歌等活动,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公众参与环保、宣传环保,共同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南通。建立并完善环保志愿者服务机制,组织各行业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图片展、主题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持续开展“公众看生态”活动,通过参观污水处理中心、环保科技公司、垃圾处理厂等场所,让公众零距离接触、全流程了解,切实提高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也恳请您一如既往地继续关心、监督我们,共同为南通社会经济发展做好坚实的绿色保障!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2020年 6月16日

联系人姓名:李玲

联系电话:59002778

抄送:市人大人事代表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