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塑料餐盒管理,治理白色污染的建议
累计次数: 字体:[ ]

建议/提案提出者:

周建华、邵敏

建议/提案号:

0515

标题:

关于规范塑料餐盒管理,治理白色污染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近年来,各类外卖类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订餐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享受便利、快捷的同时,却忽略了塑料餐盒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一个订单至少包括2个餐盒、1个塑料袋,根据公开数据保守估算,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大平台的日订单量在2000万单左右,无数夹杂着食物残渣的塑料餐盒、一次性餐具等外卖垃圾成了白色污染。由于一次性塑料餐饮具比较轻薄,混入生活垃圾以后再分拣成本太高,甚至超过塑料餐盒的生产成本,这些塑料餐盒最终只能被焚烧或者填埋,给各地本身就捉襟见肘的环境治理工作加上沉重的负担,也是我们滨江临海的美丽南通同样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建议:

具体建议:

1、尽快出台地方法规,限制非降解一次性餐盒的使用,明确塑料餐具的生产者、销售者和在经营中使用塑料餐具的经营者,对塑料餐具负有回收利用的责任,对不按规定回收者给予一定的处罚,从源头上控制白色污染的产生。   

2、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回收,尤其重要的是垃圾分类运输。目前,全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普遍较弱,缺乏分类的主动性,目睹已分类的垃圾又被混合收集,将使民众垃圾分类意识的树立受到严重打击,分类摆放的垃圾桶也将形同虚设。   

3、通过政府财政投入或引入PPP模式,提高我市固废处置能力,对未能按规定回收而混入生活垃圾的塑料餐盒,建议按规范标准焚烧回收能量。   

4、加大宣传引导,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开展公益广告、志愿者入户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重点抓住学生和上班族这两个塑料餐盒的主要消费群体,普及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基础知识,让市民树立使用可生物降解餐盒的环保意识。   

据初步估算,目前,塑料餐盒占白色垃圾的60%,且每年呈上升趋势,规范塑料餐盒管理,治理白色污染迫在眉睫,对实施垃圾分类,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保卫碧水、蓝天、净土意义重大。


2019年1月10日   

承办单位:

主办: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19-06-06

答复内容:

周建华、邵敏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规范塑料餐盒管理,治理白色污染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明确塑料餐盒等餐饮行业生活垃圾的管理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因此,环保部门负责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的监管,建设局和城管局负责生活垃圾的监管。南通实际管理是由市建设局负责生活垃圾的应急填埋处置,市城管局负责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暂存中转、运输和焚烧处置,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企业污染排放情况进行监管。

二、塑料餐盒等白色污染管理现状

(一)“白色污染”难以避免

近年来,网上订餐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话叫外卖来解决吃饭问题。大量的餐饮包装垃圾也就随之产生。像塑料或发泡餐盒、饮料杯、塑料袋、吸管、一次性筷子等,构成了外卖垃圾的主要部分。从2011年起,我国在线外卖餐饮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据媒体发布的《2017中国在线外卖餐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56亿人,市场规模达到1662.4亿元, 2017年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预计将达到3.01亿人,市场规模达到2045.6亿元,并正在逐年递增。

大量的外卖垃圾对大气、水、土壤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污染。对于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填埋会使垃圾长时间保留在土壤中;焚烧的话,其中可能含有的氯元素会使烟气处理难度加大,增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几率;外卖食物残渣如果处理不及时,容易影响环境卫生,加重末端垃圾处理的压力。

(二)环保意识薄弱,转型替代产品还不具备条件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塑料污染,一些餐饮店已经作出转型,尝试使用非塑品,但店员对塑料垃圾问题并不敏感;在知乎平台上,有这样一个调查:你在街头买了一杯包装很精致的奶茶,喝完以后奶茶杯怎么处理?绝大多数网友称“直接扔掉”;另外比较环保的纸杯每个要价近0.5元,尽管打出“健康、环保”的旗号,但店家也坦言,这些杯子内侧有塑料淋膜工艺,并不能在环境中完全降解,“应该说只是半降解”。

有人主张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餐盒,但目前这并非完美无缺的解决方案。可降解餐盒通常也需要在特定条件下经历半年到两年才能降解,并不是马上就会‘消失’,废弃后一样需要作为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如果可降解餐盒的终端处理设施是堆肥厂或填埋场,还有一定意义,如果终端是焚烧厂,那基本上意义不大。而且可降解餐盒生产制造过程和处理利用过程,同样有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有的地方政府要求外卖用纸质餐盒,而事实上纸质餐盒生产过程同样会有水污染等环境影响,而且盛放食品后难以回收利用,其次,生产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因此,需要从全生命周期分析出发,系统科学评估外卖物流、废弃物排放、处理处置等环节,避免单一环节采取措施,出现环境影响在不同环节之间的“隐性”转移。

有人主张用“共享思维”解决问题,比如使用厚的可回收快餐盒、不锈钢保温盒等,国内专家对此并不看好。‘共享’了,安全卫生如何保证?有多少消费者能够接受餐盒‘共享’?可降解餐盒、共享餐盒可以作为有益补充,但这些产品目前还不具备替代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条件。

三、生态环境部门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外卖垃圾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的重视,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实施方案。要从全供应链出发系统解决外卖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外卖平台、供应链上的商家和消费者各方需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环境责任。

(一)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外卖平台作为供应链上核心的环节,责无旁贷。应在外卖企业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外卖企业承担一定的外卖垃圾回收和处理成本,而不是完全由政府买单、全民买单。有专家建议,外卖平台和商家可以成立回收处理基金,按照销售额拨付给餐盒回收或处理企业。

(二)政府职能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

政府职能部门要肩负起引导和监管责任,应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包装废物管理条例,界定包括外卖垃圾在内的各类包装设计、生产、流通、回收、处理、利用链条上各相关方的责任,并规范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

(三)研发替代及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减少包装餐盒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替代产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成本低、污染少、更适合的材料来代替传统包装材料。与此同时,加快建立起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加强外卖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可以通过给予补贴、积分返利等方式,让企业和消费者主动地参与到外卖垃圾回收体系中来,让更多垃圾变废为宝。

(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应该加大对限塑令的宣传,在各主流媒体和宣传平台宣传引导普通消费者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购买可循环利用的商品,在生活中养成合理消费习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消费者不能仅仅扮演参与者的角色,也应该成为推动供货商和零售商行为变化的驱动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应顺应绿色环保的潮流和共识,尽可能生产易于降解的一次性制品或易于回收的一次性制品。

综上所述,规范塑料餐盒管理,治理白色污染还要靠政府部门加大绿色发展理念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宣传,引导消费者强化自身的环保意识,在叫外卖时,减少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同时加大“限塑令”的执法力度,加强对塑料制品市场的监管,杜绝不合规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严格督促经营者选择有偿使用塑料制品的方式,降低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量;引导和鼓励餐具制造企业创新并加大对节能环保型餐具的生产,为二次使用、回收利用或是填埋分解提供更多可能性。各方都要承担起责任来,别让环保行动成为摆设,把各类可行措施落到实处,彻底破解外卖垃圾的困局。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2019年6月6日

联系人姓名:陈桂琴

联系电话:59002812

抄送:市政协人事代表委,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