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南通市召开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

来源: 南通生态环境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6-05 字体:[ ]

时间:2021年6月4日10:00

主题:总结回顾全市“十三五”生态环境工作并介绍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发布2020年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通报 2021年生态环境“源头治理年”重点工作。

地点:南通市新闻发布中心

发布人: 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晓斌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程炜

市水利局局长 吴晓春

市公安局副局长 杜松华

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办专职副主任 李建东

市城管局四级调研员 马建明

主持人:南通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周锦南

微信图片_20210608084925.jpg

图文实录:

周锦南: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同志:

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特举办本场新闻发布会,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晓斌,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炜,市水利局局长吴晓春、市公安局副局长杜松华,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办专职副主任李建东、市城管局四级调研员马建明向大家通报我市环境质量、解读最新政策,并就公众关心的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回答提问。

本场新闻发布会主要有三个议程:一是总结回顾全市“十三五”生态环境工作并介绍下一阶段工作部署;二是发布2020年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通报 2021年生态环境“源头治理年”重点工作;三是回答在场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晓斌副市长总结回顾2020年和“十三五”南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介绍2021年和“十四五”生态环境工作总体部署。

微信图片_20210608084932.jpg

王晓斌: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明天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地都要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就是其中之一。借此机会,我向大家通报一下“十三五”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积极进展,以及“十四五”重点工作。

“十三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建设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努力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南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五年来,我们全力打好三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达“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一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治企、管车、控煤、降尘、禁烧、联防”原则,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推进重点行业深度减排,火电、热电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立空气质量异常预警和应急管控机制,实现“削峰”保良。2020年,PM2.5浓度省内首批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二是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水岸共治、江河联治、全域防治”,深入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湾(滩)长制”,持续开展重点断面整治提升行动,推进4300多家“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实施2264个长江入河排口、423个入海排口溯源监测。2020年,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达到93.5%,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内主要河道达到Ⅲ类水质。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受污染的耕地和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90%以上。组织开展清废行动,保持全市固废“零进口”。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建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五年来,我们聚力长江生态修复,五山和沿江地区成为全国典范。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制订《南通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南通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力建设优美长江。出台《南通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强化空间布局刚性约束。二是强化综合整治。大力整治“重化围江”问题,海门、启东两家化工园区取消化工定位,2017年以来累计关停化工企业458家。在全省率先完成长江禁捕退捕和93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十八大以来,全市沿江累计造林绿化3.5万亩,五山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三是打造示范样板。坚持“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整体搬迁狼山集装箱码头,全面取缔硫磺等散货码头,依法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200多家,拆除民居、非居2500多户,全力打造17平方公里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山地区视察时高度肯定,称赞道“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滨江生态公园”。

五年来,我们着力化解突出环境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一是突出问题有效化解。采取压茬式督办、“三代表一委员”督察等多重形式,一体化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等交办问题整改,完成率超99%。2018~2020年国家、省长江《警示片》及南通自查问题实现清零。环境越级信访量连续两年降幅分别达40%、55%。二是执法监管不断强化。完善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体系,深入推进执法标准化建设,强化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行政拘留的有序衔接。创新环境经济奖惩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形成“南通模式”。三是基础能力稳步夯实。推进污水处理“建、管、用”一体化,形成日处理能力154万吨。危废处置能力达30.14万吨/年,比“十二五”末增长16.6倍。建成各类空气、水自动站251个,基本实现重点区域、流域监控全覆盖。2020年度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到93.2%,比较2018年度提升了4.8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要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紧扣“打造美丽江苏南通样板”的目标,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重要抓手,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到2025年主要污染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我们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十四五”期间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抓好重点污染源治理和重点行业VOCs减排,PM 2.5平均浓度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力争优良天数比例达90%以上。全力抓好区域水环境治理,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湾(滩)长制,推进区域治水工程和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加强土壤治理修复,实施一批土壤污染调查、风险管控、治理修复项目,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93%以上。

二是更严要求抓好长江大保护。我们将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出台《南通市长江生态环境修举示范区规划》,建成1~2个省级自然生态修举试点。巩固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交办及警示片披露等问题整改成效,继续抓好长江岸线保护利用,加快编制沿江岸线功能优化“一张图”,完成全部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命名及整治,全力守护一江清水。全面做好长江禁渔工作,协同管好长江口禁捕管理区。建设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打造最美生态景观长廊。

三是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我们将以调优调绿产业结构为主基调,统筹规划全市域排放结构与总量,出台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超出行业平均排放标准的企业减排提质。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长江沿线1公里范围内园区外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三线一单”成果运用和决策支撑,构建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探索环境管控单元(园区)总量控制制度。

四是有序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我们将大力实施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和峰值目标管理,以空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重点,科学编制南通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推进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因地制宜发展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强化过程管理,将碳排放报告、监测、核查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融合,推动碳排放重点企业纳入污染源日常监管。深入开展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选择有条件地区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五是完善环境治理现代化体系。我们将深入落实《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环保大格局。继续实施“月督察、季点评、年述职”的工作机制,每季度在媒体通报考评结果和排名,压实生态环保责任“最后一公里”。坚持依法依规精准监管,提升执法科技化、差别化、精细化水平。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建设市县互通、共享融合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站在“十四五”的全新起点,我们真诚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恳请各位记者朋友们更多更好地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也欢迎媒体和社会公众加强监督,我们将全力以赴、奋力绘就“强富美高”新南通的最美画卷!

周锦南:

谢谢王市长的介绍!

下面,请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程局长通报2020年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介绍2021年我市生态环境“源头治理年”重点工作。

微信图片_20210608084937.jpg

程炜: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南通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根据会议安排,我通报一下2020年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及2021年我市生态环境“源头治理年”重点工作。

一、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空气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21天,优良比率87.7%,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与“十二五”末相比提高20个百分点。全市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值为34微克/立方米,与“十二五”末相比下降41.4%,为全省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之一;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臭氧(O3)平均浓度分别为9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1.1毫克/立方米和148微克/立方米,与“十二五”末相比分别下降70%、27%、47.7%、21.4%和12.4%。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有所改善,PM2.5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酸雨发生率2.7%,与“十二五”末相比下降22.7个百分点,酸雨污染大幅减轻。

(二)水环境质量

2020年,全市5个国考断面中4个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31个省考断面,29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占比93.5%,高于74.2%的省定目标,同比增加19.3个百分点,主要入江、入海河流控制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圆满完成“十三五”考核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长江干流水质保持稳定,狼山水厂水源地、如皋鹏鹞水务水源地、洪港水厂水源地、海门长江水厂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长江干流南通段姚港、团结闸、启东港、小李港均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近岸海域达到或优于二类标准的面积比例为62.7%,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三)声环境质量

2020年,我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昼间和夜间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与“十二五”末相比,全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下降1.1分贝,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测次达标率总体上升,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比例略有下降。

(四)土壤环境质量

2020年,全市20个国控、5个省控土壤点位监测结果表明,各指标含量均在风险筛选值以下,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状态。

(五)辐射环境质量

2020年,全市辐射环境质量属天然本底水平,长江姚港断面、狼山水厂水源保护区、南郊子站土壤的监测项目值均在江苏省天然本底水平范围内。15个监测点位的瞬时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均在江苏省天然水平涨落范围内,与去年水平相当。2个监测点位的电磁场强监测结果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全市生物丰度指数为30.44,植被覆盖指数为77.54,水网密度指数为73.71,土地胁迫指数为6.29,污染负荷指数0.51,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5.10,处于良好状态。

关于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详情请参阅《2020年度南通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二、2021年生态环境源头治理重点工作

2021年是省生态环境厅确定的源头治理。为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源头推动污染物排放逐步减少,进一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今年5月份市攻坚办制订并印发了《南通市生态环境源头治理工作方案》。

主要目的是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有效传导,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向“减污降碳”、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生态环境治理由“打被动仗”向“打主动仗”、生态环境质量由“局部好转”向“根本好转”“四个转变”。

主要目标是2021年PM2.5平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7%;地表水国考、省考、市考断面优Ⅲ比例分别达87.5%、87.3%和84.6%,全面消除劣Ⅴ类;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排出十项重点任务。

(一)全面启动碳排放达峰行动。编制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电力、化工、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达峰研究。实施“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屋顶”“绿色车轮”计划,推动碳排放单位监管、排污许可制度、减排措施等融合。

(二)不断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抓好南通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落地生效。强化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对超出最大污染物排放量的地区,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推进生态空间扩容,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自然生态修举试验区建设。

(三)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出台南通市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提标改造。从主导产业入手科学招商,立足延链补链,发展上游下游,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探索建设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强化企业供需对接交流。

(四)不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推进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下降。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持续推广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现有燃煤设施实施天然气替代。

(五)不断推进交通结构调整。实施多式联运提升行动,重点推进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发展,持续降低运输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加快提升燃油清洁化水平,加强常态化油品监督检查。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推动实施柴油货车限行措施。积极引导低碳出行方式,加快城市大容量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六)不断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科学减量施用,加快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处理体系。实施南通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完成推进10万分散农户污水治理任务。加强断面汛期污染管控,推广建设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田退水污染治理。

(七)不断推进关键环节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挥发酚普查,纳入企业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推进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区域恶臭(异味)污染物监测体系建设,推动建设“无异味”园区。开展工业园区环境限值限量管理,推行园区污染物排放状况与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挂钩。持续推进“清洁城市行动”,加强工地、码头、道路等扬尘污染治理。

(八)不断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统筹调用全市范围内执法力量,建立市县一体化办案体系,加大异地执法、交叉互查力度,探索开展异地交叉执法处罚。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组建全市公安、生态环境部门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融合战队,常态化开展联动执法、联合办案。试行以政府采购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区域“水平衡”管理、污染源排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评估等方面开展辅助执法。

(九)不断提升环境基础能力。编制南通市“十四五”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库。推广“绿岛”试点建设,提升企业治污效能、降低治污成本。组织开展全市县(市、区)规划建成区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短板。深化危废处置市场化改革,启用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推进全省危废利用处置交易平台使用。

(十)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强化规划统领,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融入南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专项规划。强化制度规范,按要求推动餐饮油烟、南北阳台下水等集中收集处置措施的实施。强化政策激励,认真落实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不断完善绿色信用政策。强化责任倒逼,落实上游无过错责任举证制度,推行江苏“环保脸谱”体系。

此外,我们注重全市铺开与县区试点并重,明确了指导如皋如东申报整县制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试点、在海安如皋试点实施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在海门启东推动生态安全缓冲区和自然生态修举试验区建设等11项重点项目。

周锦南:

谢谢程局长!

现在,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有问题提问的记者请举手示意,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记者提问:今年4月,程炜局长参加政风行风民心专列活动,对群众反映的夜间噪声扰民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我们也看到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多部门在主城区开展噪声整治专项行动,请问本次专项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效,有没有建立噪音污染防治的长效管理办法?另外,马上临近高考和中考,生态环保部门对考试季的噪声管控有什么具体行动?

程炜:

政风行风热线活动结束后,我局高度重视、专题会商研究,于4月26日印发《南通市主城区夜间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会同公安、住建、市政和园林等部门,持续开展夜间暗访联合检查。

截至5月31日,累计出动775人次、检查工地256个,对13个工地夜间施工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通过一个多月集中整治,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有效改善,相关信访投诉量环比降幅超50%。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加强部门联动,进一步建立完善噪声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合力营造齐抓共管、联防联治的工作氛围。

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在道路规划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声环境功能区分类标准,督促建设单位配套建设噪声防治设施。严把夜间施工许可关,强化夜间施工工艺、时间、部位和工程量等信息核查,坚决做到非必须不审批。

二是强化执法监管。继续开展夜间施工专项执法行动,持续加大噪声超标处罚力度。全面落实联合信用惩戒,对被处罚单位一律扣除信用分,将噪声行政处罚信息及时推送行业主管部门,在市场准入、银行征信等方面进行限制,倒逼企业自觉改善环境行为。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主动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沟通对接,进一步完善夜间信访处置程序,确保实现夜间施工投诉即时响应、快速处置。加强网格化日常巡查,将巡查情况纳入考核,压实属地监管职责,力求问题在一线解决。

眼下高考和中考即将来临,为加大噪声污染控制力度,创造良好的迎考环境,我们会同住建、市政和园林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中高考期间加强建筑噪声管理的通知》,规定从6月1日起至6月18日,各施工工地自19:00至次日7:00,禁止一切建筑施工作业,中、高考当天考场周边的工地全天禁止施工作业。同时,继续开展夜间噪声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安排专人加强中、高考考场周边的排查整治,对违反规定顶风作案的相关责任主体严格处罚并向社会公示。

记者提问:中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的任务更艰巨,要求更严格,请问我市如何做好“深入”这后半篇文章?

李建东:

首先,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体现的是意志和决心,“深入”意味着碰到的矛盾和遇到的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要顺应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我们必须延伸攻坚深度、拓展攻坚广度、保持攻坚力度。

一是延伸攻坚战的深度。“十三五”期间,我们以环境质量为核心,更加注重环境质量的个别指标,更加注重突出环境问题的化解。比如大气方面,之前开展的大气源解析、源清单工作。进入“十四五”,我们注重环境质量的全指标,我们注重的是如何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比如在大气攻坚方面,我们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总抓手,协同控制颗粒物和臭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让百姓呼吸上清新的空气。我们污染防治攻坚的站位更高、层次更深。

二是拓宽攻坚战的广度。“十三五”期间,我们污染治理的领域从城市逐步向农村、三产服务业等地区领域拓展。比如水环境治理方面,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进入“十四五”,我们主攻的是全域治理、源头治理。比如黑臭水体治理从城市拓展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乡镇和农村,今年,我们将推进100个示范村建设、完成10万户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建立国考断面汇水范围内农田退水对水质影响较大的区域清单,让百姓喝上洁净的水。我们污染防治攻坚的涉及面更广、领域更宽。

三是保持攻坚战的力度。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空间进一步收窄,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进入“十四五”,我们将更大力度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我们将更加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我们将采取更深的举措,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切实解决好百姓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让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中央、省市部署,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将在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继续用好污染防治攻坚考核这个指挥棒,提高污染防治攻坚的针对性、导向性,压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治污攻坚主体责任。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市级部门之间污染防治工作的统筹,确保中央、省市委的精神在南通得到贯彻、确保上级的部署要求在南通得到落实、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南通得到持续改善。

最后,感谢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污染防治攻坚,尤其是攻坚办工作的关心,也请媒体朋友继续支持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我们有信心,与媒体朋友和广大市民朋友共同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后半篇文章继续写好!

记者提问:我们知道公安部门持续开展“利剑斩污”行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请问具体有哪些成效,后续还有哪些举措?

杜松华:

好的。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围绕上级部署要求,全面开展为期三年的“利剑斩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2020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1.28”环境案、“10.20”污染环境案等污染环境犯罪案件4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1人,公诉125人,取得突出成效。

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市局党委,特别是分管这块的副市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建了工作专班,专项推进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工作。在打击体系方面,完善了市、县、派出所三级打处框架,引进了暗管探测仪、水下机器人、水质分析仪等多种环境检测设备和侦查器材,为侦查破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坚持主动作为,高压严打犯罪。一是突出打击重点。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常态化开展巡查打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超标排放污染物等典型犯罪。二是突出线索来源。通过人力情报、科技研判等手段,多管齐下挖掘污染环境犯罪线索。三是突出大要案件。以打现行、破大案、摧团伙为主攻方向,对排摸出的重大案件线索深度经营、追根溯源,快侦快破了一批大要案件。自2020年至今,共有7起案件被公安部、省公安厅挂牌督办。

三、深化联动协作,汇聚打击合力。组建了公安、生态环境融合战队,健全了情报共享、案件联侦机制,制定出台了相关规范文件,先后开展联合检查216余次、出动执法人员570余次、帮助企业整改问题230余处。

今年,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最严格的力度打击污染环境犯罪。

我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工作:

一是进一步深化专项打击。重点打击向长江流域偷排、直排、污染物,重点排污单位监测数据造假、环境检测单位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等犯罪。

二是进一步深化行刑衔接。持续深化公安机关与生态环境等行政部门的行刑衔接,充分运用融合战队这支尖刀力量,及时互通情报信息,联合开展线索研判,常态组织检查督导,汇聚打击合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类案打击。加强对犯罪规律、作案手段、犯罪动机等因素的归纳总结。通过个案的办理,挖掘隐藏其中的潜规则及深层次问题,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类案打击,进一步强化打击整治的整体效果。

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公安机关责无旁贷,也绝不手软,请媒体朋友和广大市民朋友们放心,我们永远会以最严格的标准守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记者提问:目前,我市处于建设高峰期,道路改造、地铁施工、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工程等叠加施工,我市654扬尘专项治理行动有许多特色做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请问如何采取长效机制,持续降低扬尘对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马建明:

各位媒体朋友。扬尘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方面,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实施了以控尘降尘为主的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尤其是去年5月以来,市区开展的扬尘整治“654”专项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在市委、市政府高频次、强有力组织推动下,各区、市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齐心协力、自觉控尘,推动形成了扬尘治理高压严管的良好氛围,健全完善了属地主抓、行业主管、单位主责的责任管理体系和巡查督办、严查快处的联动监管工作机制,推进实施了分级管控、“红黑榜”、“一案三落实”、联合惩戒等扬尘管控奖惩措施,扬尘防控措施缺失、渣土运输处置不规范、道路扬尘管控粗放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扬尘治理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

扬尘治理工作动态性、反复性强,当前,部分“六类现场”扬尘防控意识不强、标准不高、投入不足、措施不实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工作力度,推动扬尘治理由突击整治阶段向长效管理阶段过渡。

下阶段,将从三个方面推进落实扬尘防控长效管理措施。

一是进一步压实责任。进一步完善责任管理体系,全面实施责任倒查、责任追究等责任监管机制,督导属地主管、行业监管责任切实落到实处,推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扬尘防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织牢织密扬尘管控责任体系。

二是进一步抬高标准。在项目现场内部扬尘防控、出入口冲洗、道路精细化保洁等防控重点环节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积极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等管控模式,组织开展扬尘管控示范街道、示范社区、示范项目等示范创建活动,促进提升扬尘管控标准化管理质效。

三是进一步严格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继续推行扬尘违法“有案必查、执法必严”以及“一案多查、逐日计罚”等高压执法举措,持续推进落实“红黄绿”项目分级管控及区域分级管控措施,强化“红黑榜”发布、增收扬尘税、信用惩戒等联合惩戒管理,提升扬尘防控长效常态管理水平。

扬尘管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市民群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借此机会,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加强监督,主体责任单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齐心协力强化扬尘防控,恳请各位媒体朋友多加宣传引导,并对我们的工作以及主体责任单位加强监督,共同努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谢谢。

记者提问:我市主城区的水环境整治不断取得成效,尤其是濠河水质持续稳定改善,如何把主城区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市域,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水底的美好画面?

吴晓春: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进下,我们坚持“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的南通“四化”治水新理念,积极探索“控源截污、自然活水、自然做功、自然净化”“一控三自然”的治水新实践,大力实施控源截污、水系联通、清淤疏浚、活水调度、生态修复五大工程,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将中心城区水质由劣V类为主全面提升到Ⅲ类,水质持续稳定,成功将中心城区66平方公里的治水实践打造成为科学治水、高效治水、务实治水的标杆。

为了将主城区66平方公里的治水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市域江海大地,全面改善城乡水环境,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府特聘治水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组织全市各地积极实施区域治水工程,在江海大地创新地开展治水新实践。

区域治水工程主要包括3个方面:

控源截污、水系连通、生态修复。形象的说,就是污水不下河,河中水常流。具体说,我市区域治水工程目标任务是到“十四五”末,全市区域治水畅流活水工程体系和智慧管控精准调度体系基本建成,打造安全的、干净的、流动的、美丽的江海平原水网。

一是水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流域防洪达到100年一遇标准,区域排涝达到20年一遇标准。

二是水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优质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高效利用。

三是水环境质量更加稳定。城乡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国省考断面持续稳定达标。

四是水生态修复更加明显。各级河道生态水位、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证,建成一批集防洪排涝、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河道公园,全市1/3农村河道建成生态美丽幸福河道。目前,全市区域治水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各县(市)区的分方案正在加紧编制。

去年以来,我们在启东组织了试点工作,同步在通州、海门、通州湾示范区开展试运行,取得成功。今年3月,市政府在启东召开现场推进会。目前,全市各地的区域治水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今年各县(市)区均已落实总面积不小于200平方公里的建设任务,相关方案编制和工程建设正在抓紧开展。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力度,协同推进,推动区域治水早日见效,造福人民。

周锦南:各位记者朋友、各位同志,本场新闻发布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对发布内容需要进行深度采访报道,可以和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联系。感谢大家的出席和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