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4月15日,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在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成功举办“4·15”核安全助力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全市移动探伤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此次活动以“核力守护,安全同行”为主题,通过“政策宣贯+监管培训+风险研讨+应急演练”四措并举,强化辐射安全监管,全力助企消除辐射探伤潜在风险,增强移动伽马探伤行业风险防范水平,为全市“向海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加强政策宣贯,明晰核安全监管要求
崇川局辐射监管负责人详细解读移动探伤作业的最新监管要求,结合典型案例,重点解读作业备案、现场管控、人员资质等关键环节的合规要点,探索“科技+服务”双轮驱动的监管模式。针对夜间作业隐蔽性强、风险高等问题,展示了“江苏省级放射源安全监管高风险平台”的应用成效,通过GPS定位、剂量实时监测等功能,实现对全市15家移动探伤单位的动态监管。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将核安全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作业环节。
视频展播培训,强化主动核安全意识
活动现场播放《移动探伤安全操作规范》微视频,以生动直观的影像形式,将复杂的作业流程和防护要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视觉内容。视频采用实景拍摄与监管要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展示作业前设备检查、作业中安全防护、异常情况处置等关键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其中,作业区域警示设置、应急情况处置等场景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现场不时响起讨论声。某企业安全负责人表示,“视频把枯燥的规章条文变成了鲜活的操作示范,我们回去一定要组织全员学习”。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种可视化培训方式突破了传统安全教育的局限,让安全规范真正入脑入心,纷纷表示要将视频作为员工安全培训的必修教材,切实提升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市生态环境局核管处负责人表示,后续将通过线上平台持续推送系列安全微视频,打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行业氛围。
隐患风险研讨,科学落实核安全措施
海门伽马星探伤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探伤作业中放射源卡源、射线泄露等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流程。设备常见故障的排查与解决方法,分享了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化流程。参会企业代表围绕操作中的技术难题展开讨论,专家现场答疑,为提升行业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实用指导。
各探伤单位代表围绕实际探伤工作中潜在的隐患风险点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提出优化监管服务的建议。部门与企业面对面沟通,进一步明晰了安全责任边界,凝聚了“依法作业、科学防护”的共识。
实战应急演练,筑牢核安全防线底线
活动最后,全体人员观摩辐射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模拟移动探伤作业中卡源的场景,参演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完成事故报告、现场封锁、辐射监测、人员疏散等环节,展现了规范的处置流程和协同联动能力。通过实战化演练,检验企业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也为其他单位提供借鉴范本。
此次活动是“监管执法+入企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既压实了企业主体责任,也助力行业绿色健康发展。下一步,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持续深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理念,优化助企纾困措施,推动南通市海洋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供 稿:固化处 执法局
审 核:陈 昊 葛文华 李 婷
发 布:张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