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和检察机关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联动协作,促进形成齐抓共管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践引领区建设。2023年上半年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南通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制定了《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南通市人民检察院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动协作工作方案》(通环办【2023】59号),方案里面的重点任务中包含联合开展深化噪声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在江苏省如东县S221省道沿线,伫立着一座座塔高80米、叶片直径121米的“大风车”。它们都有三片叶片,联排列阵,迎风起舞,构成了海天之间独特的风景线。
“7月份,有人来我家把所有窗户都换成了双层隔音玻璃。现在,‘大风车’就跟按了静音键似的,在屋里基本听不到它发出的噪声了。”这是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与江苏省如东县检察院检察官前往某村回访风电机组降噪工作情况时,一名坐在田垄上休息的村民高兴地说。
回访结束后,一场风电机组噪声污染防治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在如东县检察院召开。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对相关风电机组降噪工作进行评议,均对整改结果表示认可。最终,如东县检察院作出结案决定。至此,困扰村民的风电机组噪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8月,该案入选最高检“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典型案例。
新能源隐患浮现 风车噪声惹人忧
地处南黄海畔的如东县,风能资源丰富,拥有全国装机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自2006年全国首个风电特许经营权项目在如东县落户后,风电产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规模集群。截至目前,当地新能源发电量已突破560亿千瓦时,相当于2560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新业态的迅速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2017年,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在S221省道沿线筹建新风电场项目,要架设风力发电机组12台,分布于如东县下辖两个镇。村民老李的家,就在筹建范围附近,距离风电机组大概300米。除了老李家,还有30余户村民在附近居住。这些高近百米的“大风车”多为海上风电,偶有建在村居附近,也未被曝出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风电机组动工时,村民们对这些“大风车”没有太多关注。然而,2022年9月,电机组正式投入运营后,村民们感觉到“麻烦”来了:24小时不间断运行,“嗡嗡嗡”的规律噪声成了老李和邻居们日常生活的“背景音”。
“声音不是特别大,但它就在你耳边不停响,像钻到脑子里似的。白天忍忍也就算了,晚上这声音更明显。”老李直言,在风电机组噪声的影响下,自己和周边村民们的睡眠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村民们拨打便民热线、举报热线反映情况,生态环保部门联合属地镇政府多次组织村民们与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协商,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数据标准难衡量 破题之法终敲定
今年4月初,如东生态环境局与如东县检察院联动协作、共同成立噪声治理工作专班,开展噪声治理专项监督行动。经现场检测噪声数据、听取周边群众意见,工作专班认为涉案风电机组运行的噪声已经干扰到群众的正常生活,检察官遂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进行公益诉讼立案。
此前,村民和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进行了多轮协商,但迟迟无法解决问题,究竟是何缘故?工作专班联系村民代表及风能技术公司负责人分别了解情况。原来,风电机组运行噪声测定较为困难,不同风速、不同天气、不同时段,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前几轮协商过程中,双方也多次对现场噪声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时而超标、时而又在标准之内,多重不确定性使检测结果难以让双方均信服。
为确保噪声强度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参考性,如东生态环境局与如东县检察院共同开展现场调查,先后选取不同风速的天气,监测人员在风电机组周边、村民家中、村民劳作的田地里设置多个检测点,分早、中、晚等不同时段,对室内外的噪声进行多点位检测和记录。老李和他的邻居们对检测结果始终抱有疑虑:“这些技术标准我们看不懂,在大风天气下风机的噪音超标没的说,但是风小的时候,这个声音也对我们生活有影响,难道因为检测的数值没有超标,就不管了吗?”执法人员一边安抚村民们的情绪,一边在夜间实地体验风电机组运行时的噪声。
“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干扰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就是噪声污染。风电机组发出低频的规律噪声给周边居民带来的精神困扰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我们认为不能以单纯的数据标准来衡量噪声,必须综合考虑群众的切身感受。”在这一点上,执法人员与办案检察官达成共识。
经多轮次检测,最终确定,该村5台风电机组日夜运行,夜间噪声值达到59分贝,噪声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该村所处的是1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为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干扰周边村民正常生活,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
短期长效相结合 齐抓共治获民心
今年5月,如东县检察院向属地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监管,督促相关企业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减轻噪声污染,提高辖区声环境质量。收到检察建议后,如东生态环境局、如东县检察院协助属地政府,督促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尽快制定降噪方案,对该公司负责人进行约谈,推动企业与村民达成和解。
经调解,该公司承诺,一方面负责为风电机组周边27户村民安装双层隔音玻璃,另一方面降低夜间风电机组运行功率,即在每晚9时至次日清晨6时,将所有风电机组运行功率降低至800千瓦以下,有效控制噪声输出,保障村民安静休息。同时,该公司还制定了长效降噪计划,通过对风机及叶片采取技术改进、定期清洁润滑、安排专技人员常驻等举措,最大限度维持风电机组低噪运行。
后期,如东生态环境局联合如东县检察院对整改效果进行“回头看”,按照不同检测条件在风电机组周边的村民家中布置多个噪声检测点,多次检测结果均显示达标。“大风车”终于按下了“静音键”,还静于民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