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濒江临海,素有“江海明珠”的美誉,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处于沿海经济带、“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交汇处,地理位置优势突出,是南通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去年,生态环境部提出加快开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推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构想。通州区瞄准这一战略目标,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锚定蓝天碧水净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探索区域减污降碳,加强生态环境源头治理。2022年5月,生态环境部复函同意南通市通州区率先在全国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研究,探索具有通州特色的实现路径。
通州区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周交流、月调度的工作机制,委托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开展试点工作研究。
项目启动后,通过与发改、统计等部门对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产业园区等实地调研,开展初步成果研讨等方式,挖掘具有通州特色的“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路径。
在试点开展过程中,组织召开了前期思路研究、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专家咨询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给予过程指导。
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要求,通州区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试点研究提出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促进减污降碳技术路径“三步法”:
一是基础评价。开展碳排放现状和污染物排放现状基础分析,识别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通过空间协同耦合度分析识别了重点区域。
二是协同分析。结合通州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碳达峰碳中和现有工作基础,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等梳理国家、省、市减污降碳政策和措施,设置两种预测情景,预测研究污染物与碳排放中长期趋势。以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和能源利用上线为重点,分析重点行业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性。根据预测评价成果,提出促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协同管控措施建议。
三是优化调整。结合现状分析和协同性分析成果,对环境管控单元进行优化,优化后全区共划定71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27个,重点管控单元34个,一般管控单元10个。同时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和碳排放控制、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要求四个维度,优化调整通州区总体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重点管控单元准入清单要求。
“为更好的推进“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落地应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们深入挖掘提炼出一批典型案例,从印染行业低碳转型升级、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推进钢结构等行业源头替代、热电企业治污工艺提升、铸造产业园循环化改造等方面,积极打造示范典型。”通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