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陈玉娟 |
建议/提案号: |
第 0107 号 |
|
标题: |
加快固废处置设施建设 打造洁净优美南通 |
|||
建议/提案内容: |
情况分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固废无害化处置水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着力推进固废处置设施建设,在固态废弃物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城市和农村都变得更加美丽。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市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固废处置设施布点不尽合理,部分县市区固废处置设施建设不到位。固废处能仍存在一定缺口,尤其是危废处能缺口较大,相应的环境风险较大。 我市固废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2018年市政协开展过专题调研,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市委市政府也在固废处理设施建设上花了很大力气。 具体建议: 1.加快完善固废处理设施布点规划。规划是固废基础设施建设的依据,科学规划和建设固废设施,是打造洁净南通的基础性保障。应在摸清现有固废处理设施存量和布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地固废产生量、处置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对现有固废处置设施规划及时予以完善,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调整设施布点,力争市区和各县(市)至少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厂,避免因跨区域转运而引发的运输成本高、安全监管难等问题。具体布点规划中,可将垃圾焚烧与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建筑垃圾处理中心等集中建设,便于将初步处理和综合利用后的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泥等焚烧处置,既降低运输成本,又减少环境风险。2.统筹规划行业性危废处置设施。工业危废危害程度大、处理成本、处理难度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针对我市危废主要集中在废酸污泥、废有机溶剂、金属表面处理物、机械制造废油废液、化工危废、医药危废、电子废物等领域,且处能缺口较大的情况,宜于全市域统筹,在产废企业相对集中区域,规划建设行业性危废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中心,不搞遍地开花,切实提升危废处置效能。3.综合考虑区域环境容量。一方面,应综合考量设施涵盖区域的固废产生量、处能需求、服务半径、集运成本等因素,做到适度规模经营,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切不可贪大求全,应结合环境容量,进行多点布局,有效分散因集中排放而可能导致的局部环境负载过重风险。4.鼓励危废处理科技攻关。科技和工艺进步始终是切实解决危废综合利用水平低、路径窄、处置技术不高等难题的关键。鼓励企业通过工艺革新、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式,实现危废源头减量。比如,钢丝绳行业推广采用机械除锈、无磷涂膜等技术代替传统的酸洗磷化,可大幅度减少废酸和污泥的产生量;垃圾焚烧企业采用炉排炉工艺,可有效减少飞灰产生量。鼓励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技术相关政策,积极拓展危废综合利用新路径。比如电极箔废酸经提纯可用于制作废水处理药剂等,机械废油经净化、精制,可再生得到金属加工液、润滑油等产品。鼓励企业探寻飞灰处置新渠道。可借鉴北京、湖州等地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焚烧飞灰技术来处置焚烧飞灰,有效缓解焚烧飞灰的处置压力及其中重金属、二恶英的影响。熔融固化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焚烧飞灰处置方法,建议对该项技术研发予以适当的政策支持。5.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垃圾分类是对传统垃圾收集处置方式的改革,可实现废弃物的分流处置。加强宣传引导。制作垃圾分类动画片、公益广告片,在电视台、户外大屏等播放。免费发放《垃圾分类漫画册》《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并鼓励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活动。采取务实举措引导垃圾分类,可借鉴海安市白甸镇和天楹集团模式,通过“编码垃圾袋”对实施垃圾分类的家庭进行积分奖励。明确分类标准。在我市“三分法”试点基础上,借鉴杭州经验,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减少终端处理量,降低处理难度。对建筑垃圾和装潢垃圾,产生单位和个人应初步分类,并在专门的堆放、中转场所进行精细分类。为减轻分类设施投放成本,垃圾桶、垃圾袋、转运车辆等可为企业搭载广告。规范转运处置。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置”的全过程分类要求,在分类投放收集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分类转运、堆场和处置设施建设,实现可回收物资源化再利用、有害垃圾进入危废处置中心、餐厨垃圾进入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其他垃圾进入垃圾焚烧厂的分类处置目标。加大对建筑垃圾等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比如,政府工程优先采购使用建筑垃圾再生资源产品等。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生态环境局 |
协办: |
城市管理局 |
答复日期: |
2020-06-12 |
|||
答复内容: |
陈玉娟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固废处置设施建设 打造洁净优美南通》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固体废物基本情况 (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利用、贮存等情况 2019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共产生584.8万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中综合利用量为562.4万吨,焚烧填埋处置量为20.6万吨,贮存量为1.8万吨,处置利用率99.7%。一般工业废物中粉煤灰产生量219.67万吨,综合处置利用量219.54万吨,处置利用率99.94%;炉渣产生量100.71万吨,综合处置利用量100.66万吨,处置利用率99.95%;脱硫石膏产生量58.84万吨,综合处置利用58.56万吨,综合利用率99.52%;工业污泥产生量38.2万吨(不含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利用量37.60万吨,处置利用率98.4%;其他废物产生量83.79万吨,综合处置利用量83.23万吨,处置利用率99.33%。 (二)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利用、贮存等情况 2019年度全市危险废物产生66.8万吨,综合利用20.5万吨,焚烧填埋处置43.7万吨,贮存2.5万吨,处置利用率96.11%。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为2157家,产生量为68.87万吨。具体为海安市2.73万吨、如皋市14.49万吨、如东县17.45万吨、海门市5.53万吨、启东市3.61万吨、通州区6.53万吨、崇川区0.75万吨、港闸区1.63万吨、市开发区14.7万吨、苏通园区0.13万吨、通州湾示范区1.33万吨。从危险废物产生类别看,主要为农药废物、废酸、精(蒸)馏残渣、表面处理废物、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其他废物、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医药废物等,年产生量分别为5.62万吨、3.49万吨、3.08万吨、2.85万吨、2.73万吨、2.66万吨、2.21万吨、2.07万吨。截至2019年底危险废物贮存量为3.06吨,较2018年底的12.53万吨危险废物库存量削减75.6%(数据来自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二、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开展情况 (一)一般固废处置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南通市各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重点企业总计增至约61家,各企业总利用处置能力增至约456.89万吨,其中:粉煤灰、炉渣、石膏利用处置企业约48家,利用处置量约346.77万吨;污泥利用处置企业11家,利用处置量约108.44万吨。 (二)危废处置能力大幅提高。我市按照统筹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推进危废处置能力建设,截止目前,我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22.9万吨/年,是“十二五”末的12.5倍。其中,危废焚烧15.3万吨/年,危废填埋7.6万吨/年,基本满足南通市危废处置需求。目前,2万吨/年如东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项目已完成打桩,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另外,如皋飞灰填埋场二期工程、海门2万吨/年危险废物集中焚烧项目、如东恒祥环保服务有限公司25吨/日医废焚烧项目也在抓紧建设。这些项目的上马将进一步完善南通市危废处置结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统筹规划,适度超前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全市统一规划,统筹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结合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强化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布局,缓解固废处置压力,构建满足本区域产业发展所需的处置设施体系并留有一定余量,促进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技术先进,产业推广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的固废处置利用技术,综合运用行政及技术手段,有序推进专业化、规范化利用处置设施建设,鼓励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试点和示范推广,不断完善固体废物的市场化经营途径,逐步实现固废处置利用的产业化,确保本市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同步。 (三)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加强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管理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效率;完善固体废物监管工作机制,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污染防治、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和管理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责任追究,有效遏制固废处置利用违法违规案件高发态势,保障环境安全,降低固体废物环境风险。 (四)政府引导,机制创新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在设施建设运行过程中,鼓励国资主导、多元投入、市场化运营,加大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保障,确保设施落地和稳定规范运行。建立全市处置设施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引导区域互助共享,提高处置设施利用效率。 感谢您对环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2020年6月12日 联系人姓名:王 旭 联系电话:59002831 抄送:市政协人事代表委、市政府办公室 |